資料出處: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作  者:中醫部婦科主任曹榮穎


廣義的“月子”,通常是指生產後一至三個月,古書即有彌月為期,百日為度之說法。而根據現代醫學所描述,生產者從其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舊貌,約需六至八周的時間,因此現在所指的“月子”,約為4256天。

在這段時間裡,產婦須有適當地休息與調養,以期恢復至未生產前的身心狀況,俗稱坐月子;而“做月子”指的是產婦與周遭協助其“坐月子”的人之所作所為。

至於如何做好月子,可以從產後的生活規範、飲食宜忌與藥物調理等三方面來探討。

壹、生活規範

一、不可吹風?

這應是擔心產婦於坐月子期間感受風寒所設。中醫認為在月子期間,人體一旦感受風邪(俗稱“月內風”),非但月子坐不好,體力難以恢復,這些病痛更將終身遷延難癒。

因此本人建議,產後六到八週,不論天氣冷熱,只要可能處於受風吹襲的環境,至少需披上薄的長袖外套或襯衫,常頭痛者,甚至須戴上帽子,以避免關節直接受風,應可減少得到“月內風”的機會。

二、不可洗頭、洗澡?

過去的浴室不易擋風(民國五、六十年代以前,浴室常在室外,且多是用竹籬笆圍起來的,多少有縫隙),而且熱水是先在廚房煮熱後,再搬至浴室使用,在這種條件下洗頭、洗澡,感受風寒的機會自然很大。

以現代密閉的盥洗空間,只要洗的是熱水,並在未出浴室前便將頭髮與身體的水吹乾或擦乾,且不要洗澡後就吹冷氣或電扇,受到風寒的機率應不高。但若當月經來時洗頭會突然使月經中止者,便不建議洗頭,這種人約百中有一。

三、禁爬樓梯、彎腰、蹲、屈膝、盤坐

由於生產過程催產素的分泌,會使身體的結締組織稍微軟化並較具延展性,產後初期進行上述動作有可能造成關節韌帶過度延展或鬆弛。因此我們認為,生產後一至二週內不宜做過度伸展與劇烈的運動,只需稍微活動筋骨,促進氣血循環便可,至於加強活動量則以三週後較為適宜。

此外,圈圍束腹帶可避免子宮下垂(子宮也是靠韌帶與結締組織懸吊或支撐於腹腔內)或骨盆擴大,建議產後便可開始使用。

四、不宜大喜、大怒、哭

古人發現情緒的過度反應,均會損及人的五臟六腑而導致生病;然而不論西醫或中醫也都認為過分地抑制情緒,亦會導致身體與心理的疾病。因此本人認為完全不准有情緒表達是過於苛求,但過度地情緒表現則是需要管理與控制的。

五、禁止看書、看電視或打電腦

古 書的字體小,且月內房的光線多為不足,再加上產婦體虛,禁止看書,自屬合理。然以目前的電氣設備,本人認為只要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,不要閱讀過久或看太小 的字(如報紙內文),應是可被接受的。至於看電視或電腦,則應選擇不易晃動或閃爍的顯示器(如液晶或電漿螢幕),每次不要超過三十分鐘為宜。

六、禁止房室生活與工作

古有“百日內忌夫妻交合,犯者終身有病”,“月內毋勞女工”,“須至滿月,方可照常理事”的說法,這應是避免產婦過度勞累所設的禁忌。由於產後身體的復舊,約需六至八週的時間,因此本人建議,八週後再恢復工作與房室生活,應是比較恰當的。

貳、飲食宜忌

一、少吃酸性食物

酸梅、醋、檸檬等酸性食物因較具收斂性,多吃會使惡露不易排盡。

二、少吃鹽或較鹹的食物

這類食物若攝取過多,會使水分較難代謝,進而可能增加心血管與泌尿系統的負擔。

三、不可喝水?米酒水代替?

民俗觀點認為產後白開水喝多會使身體的水分不易代謝,而造成脂肪堆積,甚至自此擁有肥胖身材而不易恢復,因此坊間多建議產婦不能喝純水,須代以米酒水或其他茶飲。

其實本院二十多年來對數萬名產婦進行過產後調理,除非特定體質者(腎臟病、高血壓、嚴重水腫), 從不限制產婦喝水,理由是坐月時飲用的湯汁、藥液、茶飲或米酒水與白開水的水分子進入人體後,其吸收或代謝路徑並沒有什麼不同;換句話說,既然都是水,喝 白開水會胖的人,喝米酒水也會胖,那麼,何須限水呢?身材難以恢復,問題在於體質異常,不應歸咎於喝白開水與否,因此我們認為,根據不同體質,處以不同的 藥物來協助其代謝,才是雕塑身材的根本之道。

四、多吃炒麻油雞酒?

麻油在中醫屬於溫潤的食材,營養學認為其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、亞麻油酸、花生油酸與二十二碳烯酸(DHA),對於產後身體的修復與乳汁營養成份的提升有正面作用。但炒過的麻油則較燥熱,應視傷口復原狀況使用,通常產後第14天前,麻油以不炒為原則,若須與食物共炒,則建議以苦茶油代替。

再 來談“酒”的問題,適量的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與肉類共同烹煮更可促進其脂溶性成份的釋出,進而促進其消化與吸收,亦可增加食慾;但醫學上也發現,過量的 酒精,會導致胰臟急性發炎,若嬰兒喝了高濃度酒精的母乳,更可能會出現嗜睡、感覺異常甚至過度換氣的現象。所以酒的添加,應依個人體質與酒精耐受程度,適 量佐用即可,過多還可能造成傷口惡化,不可不慎。

參、藥物調理

台灣人喜歡自己當醫生”,這是筆者從事醫療事業以來,深刻的感覺。由於中藥的應用行之有年,加上一些常見中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,在一般中藥房、菜市場垂手可得,“自己當醫生補自己”,已如“家常便飯”,月經來吃四物湯補血,產後吃生化湯幫助子宮收縮,手術前後吃些八珍湯或人參、黃耆,寒流時來個十全大補湯等,諸如此類,不勝枚舉。然而這樣進補的結果,並未達成人們冀求的健康狀況,倒是蓬勃了整個醫療市場;我們在臨床上發現,這些喜用中藥進補的人,反而成為醫院的常客,殊不知,既然是藥物,就有其適應症與副作用。

舉 個例來說,大家都知道,生產後要吃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,卻不曉得自古以來生化湯因藥物組成與劑量的不同,就有數十甚至上百種,您從菜市場買來或在坐月子 中心吃的生化湯到底是哪一種?適合你嗎?中醫一向強調“辨證論治”,大意是指:“調理不同體況的人,會用不同的藥物”,換句話說,吃同一帖藥,因每個人體 質不同,會出現不同的結果。因此,我們強調,產後坐月子,既然是人生大事,就不應草率行之,尊重醫師的專業,方為上策。

一、流產或小產亦須吃藥調理?

流 產或小產容易造成孕婦的身體損傷,已是眾所皆知;週數越大,因影響母體越久,愈須配合調理。通常大於二十週者,比照足月產,至少須調理四週;小於二十週 者,則需依其懷孕週數或身體狀況進行一~三週不等的調理。倘若因流產或小產,造成母親心情不佳,則須加強注意其情緒調適狀況,甚者尚須配合心理諮商,以渡 過這段時期。

二、生產前或剖腹產前先進補?

這是個錯誤的觀念,所謂“補藥”,通常是溫熱性質的中藥,如黃耆、人參、當歸,這些藥都有其特殊用法,甚至不宜於生產前或手術前單獨服用。

有研究報告指出黃耆人參為是補氣藥,剖腹產前獨用有可能因為氣血循環過於旺盛而造成產程大量出血,自然產前單用則有可能因為補氣升提的效果而造成陣痛暫停、甚至產程遲滯的現象。因此,本人建議這些藥物應於醫師指示下服用,切勿自做主張而徒留遺憾。

三、產後一定要吃生化湯、十全大補湯?

一 般體質的產婦,產後吃生化湯,可以補血並幫助子宮收縮以排除惡露,但如上所述,每個人的體質與狀況不同,因此適合吃的生化湯也需經醫師診斷、處方再行服 用,通常從第一天到第三天開始,約需吃五~十帖。至於十全大補湯,因為可以大補氣血,多在坐月子的第四週後才開始服用,而藥物組成與劑量也會因人而異,一 般吃三~五帖,甚至更多。

然而,有的人體質特殊,或生產前後有特殊狀況(如產後大出血、妊娠糖尿病、子癇症),並不見得會給予這些處方。總之,經醫師診斷後,處以適合個人體況的方藥後,再行服用,是確保身體順利復原的不二法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mibaby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